2003年5月11日,古塘鄉(xiāng)一煤礦5人死亡。礦長被押到派出所。當天竟有200多名群眾沖進派出所,強行搶走礦長。經查,這一搶人事件竟是古塘鄉(xiāng)企業(yè)辦主任、政協聯絡員、安平鎮(zhèn)某黨委委員3個人在幕后操縱指揮。3人均在該煤礦參股分紅。
2003年2月,蔡力峰從益陽市長任上調任婁底市委書記,他10余次下鄉(xiāng)暗訪,發(fā)現礦難頻繁的根本癥結在于黨政干部參股分紅!肮倜汗唇Y”的黑幕被撕開。
蔡在接受采訪時坦承婁底“官煤勾結”已非常普遍,有的隱蔽很深。他認為,黨政干部在煤礦里參股分紅、充當保護傘行為有如下危害:一是敗壞黨風政風,損害婁底形象;二是縱容亂產濫挖;三是妨礙對違法采掘的打擊;四是客觀上影響社會對打擊亂產濫挖的信心。
蔡力峰說:“不動‘官煤勾結’的根子,就不可能治理婁底礦難!
2003年4月,漣源七一煤礦發(fā)生事故。蔡力峰在礦難現場守候6天6夜,親耳傾聽了垂死的17個礦工敲擊井壁,一下一下到沉寂,蔡淚流滿面。在其后召開的市委常委會上,蔡力峰給其他常委們念了一個叫聶清文的礦工的遺言。聶用粉筆在他的安全帽帽沿上寫了“骨肉親情難分舍”以及欠債情況,很多常委潸然淚下。
據婁底市煤炭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,該辦公室發(fā)出的文件每年有一兩百個,其中99%以上是有關煤炭安全生產的。但蔡和他的班子拋棄從前過多依靠發(fā)文件、下通知的治理模式,矛頭直指“官煤勾結”。
2003年5月23日,在婁底市煤礦整治動員大會上,蔡力峰點名批評原冷水江市檢察長:“此人就是一個從非法礦收取賄賂的角色,已經被依法查處。”會上,蔡力峰明令紀檢監(jiān)察部門成立專門班子,調查黨政領導參股分紅問題。
6個月后,漣源市古塘鄉(xiāng)黨委副書記、人大主席吳財桂在一非法煤礦入股事發(fā)。漣源方面請示蔡力峰如何處置,蔡要求在全市通報,舉一反三,徹查產煤大鎮(zhèn)、大鄉(xiāng)為什么治而不止怪狀。
今年7月,《瀟湘晨報》報道,漣源市安坪鎮(zhèn)黨委委員李黃成、斗笠山鎮(zhèn)黨委委員劉益生等60余名黨員干部,因涉嫌從煤礦非法獲利被查處。
“有些人自己的黑錢比別人家靈堂里的白幡重要”
湖南省安全生產監(jiān)督管理局提供的材料表明,截至7月初,婁底今年發(fā)生事故44起,死亡67人,與去年同期相比,死亡人數減少23人!拔乙獎拥那∏∈俏乙揽康娜恕,蔡力峰曾袒露心跡,頗為躊躇。類似的情緒在基層政法干部身上更加強烈。
漣源乃至婁底在煤礦“分羹”的官員涉及面不小。蔡力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要把卷入“官煤勾結”的官員分成故意無意、好意歹意等幾類,分別對待處理,保護應該保護的官員。有說法認為蔡不是一篙把一船人打下水,而是策略性地選擇惡者開刀,起殺一儆百之效。
除了威懾煤官,蔡力峰還試圖拍賣婁底煤礦開采權,引進資金、技術均為一流的專業(yè)采煤公司,提高采煤業(yè)準入門檻,更好地保護礦工、增加財稅收入。
但湖南省煤炭廳一位老干部說:“有些人不會答應的,自己的黑錢比別人家靈堂里的白幡重要。”
漣源奉命調查腐敗煤官的政法部門承受著巨大壓力。漣源市檢察院檢察長施健鑫說,反貪局有一檢察官被人請出去吃飯,礦主最后現身買單,施次日責成該檢察官重新買單!拔覀內缏谋”,不能有一點把柄給人抓住,否則案子會辦不下去!笔┙■握f。
漣源市一副市長告訴筆者,隨著煤炭安全生產管理規(guī)范化,煤礦的審批部門越高,拉關系送錢的部門也越高,而保護傘也更加隱蔽,打擊難度更大。
應加強對“遺留問題礦井”的監(jiān)管,防止“漂黑為灰”,伺機“變黑為白”
婁底市有關人士分析,漣源官員覬覦煤礦有其深刻原因:漣源1989年建市,后來經濟支柱軍工企業(yè)外遷或沒落,昔日榮耀落盡,成了湖南惟一的省級貧困市。漣源市現有“吃皇糧者”2萬余人,每年財政支出1.6億元,入不敷出。
與稅源枯竭相比較,在漣源許多地方,把土刨開少許、掘進數米,便可采煤直接變錢。盡量多挖煤成為這座城市的巨大沖動,眾多官員卷入煤礦的建立、生產、監(jiān)督全過程。
漣源市政府因此一度對打擊非法煤礦不夠積極。一個佐證是國務院和湖南省明令2001年底關閉掛靠在保留礦井的假接替井、假風井、假排水井等一證多井的非法礦井。但到2003年6月,相關部門在該市查出非法井口達147處。
從治煤角度而言,漣源是婁底的縮影,婁底是湖南的縮影。婁底市委書記治煤展現出的道德自覺和勇氣贏得了諸多贊賞,更多人期待其他地區(qū)能像婁底一樣把更多、更大的腐敗煤官投進監(jiān)獄,斬斷官煤之間的利益鏈條。
知情人透露,湖南的煤礦數是,2000年1700多家,今年升至2108家。郴州市的資興市,一平方公里內有19家煤礦。而煤礦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將一些非法礦井列入“遺留問題礦井”。相關文件說它們將被停產整頓,檢查達標后取得相關證照,變成合法礦井。
什么樣的礦井進“遺留問題礦井”序列,由湖南省煤炭安全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確定。申請一個“遺留問題礦井”的報批程序如下:由當地鄉(xiāng)鎮(zhèn)簽署意見,報到縣市區(qū),交由煤炭局、國土資源局以及相關分管領導;審批后再送地州市,交給高一級的官員們進行第二次篩選;最后送省里更高一級的官員們審批確認。
湖南省安監(jiān)局一位負責人曾被一個非法煤礦礦主找到,請求把自己的煤礦列入“遺留問題礦井”名單,愿意支付50萬元到100萬元,該領導震驚不已。
湘煤安整(2004)1號文件說,“遺留問題”礦在未取得“四證”之前不準組織生產。凡擅自生產、安全整改達標無望的、在安整期發(fā)生重大事故的礦井,由地方政府取消礦井資格,并及時實施關閉。
但湖南安監(jiān)局說,2002年到2003年,湖南批準了399家“遺留問題”礦,至今無一取得“四證”,且絕大多數正在違規(guī)開工,極大地刺激了非法煤礦的跟進。
2003年10月,湖南省安監(jiān)局發(fā)函要求取消衡陽市南陽鎮(zhèn)兩個煤礦保留礦井資格,但兩礦至今無損。安監(jiān)局工作人員曾被非法礦主質問:“都沒有證照,都是非法礦,憑什么他們放火,我們不能點燈?”
湖南省安監(jiān)局有關人士說,最后呈現的局面是不斷有非法煤礦開工,拼命挖煤,賺到足夠的錢就用來打點官員,再爭取進入“遺留問題礦井”圈子,先“漂黑為灰”,再伺機“由灰變白”,實現合法化。
礦難就在這個混亂過程中產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