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傳統的石油路線制乙二醇,煤制乙二醇最大優(yōu)勢在于成本。
業(yè)內普遍認為:當國際原油價格在90美元/桶以上時,煤制乙二醇具有較強競爭優(yōu)勢;當原油價格在80美元/桶以上時,煤制乙二醇才有生存空間;當原油價格在60~65美元/桶時,煤制乙二醇的優(yōu)勢消失;當原油價格跌至60美元/桶以下時,成本優(yōu)勢發(fā)生逆轉,石油制乙二醇將取得成本競爭優(yōu)勢。
一年前,原油價格在100美元/桶以上時,煤制乙二醇風頭十足。然而截至2015年9月11日,布倫特原油價格暴跌至48.14美元/桶,煤制乙二醇的優(yōu)勢蕩然無存,甚至成為劣勢。
除了來自原油價格暴跌的壓力外,國內煤制乙二醇還面臨中東、北美低成本輕烴制乙二醇路線的強力競爭。
據悉,上游乙烯等原料成本占煤制乙二醇總成本的50%。中東地區(qū)乙二醇產品以油田伴生氣中的乙烷、丙烷等輕烴為原料,裂解生產乙烯,價格低廉。這一路線乙二醇到港平均價格比國內煤制乙二醇低400元/噸~800元/噸,優(yōu)勢明顯。北美以頁巖氣、頁巖油開發(fā)中的乙烷、丙烷等輕烴為原料,同樣成本低廉。
2014年,中國乙二醇進口總量達到845.03萬噸,其中超過45%來源于極具競爭力的沙特阿拉伯。
技術成為一大軟肋
對于國內煤制乙二醇企業(yè)來說,產品質量不過硬、工藝技術不成熟是重大軟肋。
盡管近幾年來實現了技術突破,但是目前國內煤制乙二醇產品還沒有完全被下游的聚酯行業(yè)接受,產品中的某些指標和石油路線產品相比還存在差距。盡管某些煤制乙二醇企業(yè)聲稱產品能夠完全用于聚酯行業(yè),且通過了質量檢驗,但是聚酯企業(yè)仍然普遍心存顧忌。
目前,大型聚酯企業(yè)通常采購10%~20%的煤制乙二醇與石油制乙二醇混合使用。 目前,我國乙二醇產品主要用于生產聚酯、防凍液和不飽和樹脂領域,其中聚酯是我國乙二醇的主要消費領域,其消費量占國內總消費量的94%。由于產品質量限制,當前煤制乙二醇的主要消費領域在不飽和樹脂及防凍液產業(yè),吃不上聚酯這口香餑餑。
中國煤制乙二醇還存在技術瓶頸。由于工藝技術沒有完全成熟,裝置難以滿負荷運行。
滿負荷運行是煤制乙二醇企業(yè)盈虧的關鍵條件,但是受限于工藝技術,國內煤制乙二醇企業(yè)普遍存在商業(yè)化生產后,裝置負荷達不到設計能力,催化劑選擇性與乙二醇收率收不到預期效果,產量較低的問題,或因檢修、改造等問題,裝置頻繁開停車,能耗、物耗較高。據了解,目前規(guī)劃產能300萬噸/年,但是能夠按照設計要求正常運作的產能僅有60多萬噸/年。
新增產能刺激市場競爭
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消費市場。2014年,我國乙二醇的主要生產企業(yè)有25家,總生產能力為583.3萬噸/年。其中,石油乙烯法占64.9%,合成氣制乙二醇(含煤制乙二醇)占26.6%。我國乙二醇表觀消費量增速迅速,但供應增速有限,市場供應缺口較大,進口依存度在70%。
在8月召開的中國煤化工產業(yè)精細化發(fā)展高層論壇上,一些參會的煤化工企業(yè)代表仍對煤制乙二醇抱有很大希望。這基于我國乙二醇進口依存度較高,而且未來幾年,國內的石油路線乙二醇新增產能有限。
但需要警醒的是,盡管中國乙二醇產能不足,但是全球乙二醇產能過剩已成共識。2014年,全球乙二醇產能2823萬噸/年,實際產量僅2427萬噸。預計到2015年底,除中國外,僅中東、亞洲和美國新增的乙二醇產能就達780萬噸/年。
雖然石油路線乙二醇增量有限,但是近兩年,我國煤制乙二醇快速增長。截至2014年底,國內煤制乙二醇產能已達110萬噸/年。近3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30%。
由于煤制乙二醇產品尚不能完全用于聚酯行業(yè),煤制乙二醇產能的激增讓行業(yè)競爭更加激烈,加上成本劣勢,企業(yè)捉襟見肘。2014年,國內煤制乙二醇裝置平均開工率僅45%,生產廠家大多經營慘淡,微利或者虧損已經是普遍現象。
煤制乙二醇還面臨環(huán)保壓力。去年,國內有多套煤化工裝置由于環(huán)保問題停車或延期投產。要想持續(xù)發(fā)展,煤制乙二醇企業(yè)必須配套建設相關的環(huán)保處理設施,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,加大副產品回收利用,否則將難以為繼。(來源:中國石化新聞網)
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"來源:煤炭網www.shanesbookmarks.com 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為"煤炭網www.shanesbookmarks.com "獨家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來源:煤炭網www.shanesbookmarks.com ",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,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。
網站技術運營: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、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
總部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(qū)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
京ICP備18023690號-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